Categories: 未分類

目前智慧型相機的軟肋 – GALAXY Camera

最近一、二年,腦筋動得比較快的廠商,開始把免費的Android系統加進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和烤箱等家電產品裡。不過這樣缺乏完整思考的結合,多半因為沒有開發出新的運用價值,所以市場通常很快就由興奮轉為冷淡。

因為消費者發現,自己根本不想站在冰箱前面收E-Mail,或是在微波爐上滑來滑去發射小鳥。畢竟一般家庭買冰箱最主要的目地,只要能冷藏食物就好,並不一定需要冰箱能上網或在上面安裝APP。烤箱只要食物放進去,簡單轉個時間和溫度直接烤,不想花時間在烤箱上看食譜,或是在公司遠端遙控烤箱啟動。(上圖沒什麼特別意思,只是’’軟肋’’不曉得用什麼圖,就用一支雞翅代表好了^^)

先說明,我不是反對把作業系統加進相機裡。而是目前市面上這樣做的廠商,還沒有站在相機使用者和攝影的角度思考,只是直接把厚大的Android系統丟進相機裡。先炒熱市場話題試試水溫,目前就功能上來看並不是這麼實用。

最近Nikon和Samsung把Android系統放進自家的數位相機裡,分別推出了Nikon Coolpix S800c和Samsung Galaxy Camera智慧型數位相機(Smart Camera)。雖然他們不是第一家這樣做的廠商,重點是,把Android系統加進數位相機裡真的實用嗎?還只是和那些把Android系統加進冰箱、洗衣機或微波爐一樣,只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購買的酷炫噱頭而已?

曾經有某廠商,把手機系統加進汽車操作面板裡,主打智慧型電腦汽車。在市場試了一段時間水溫後,大多數消費者購買車子的考量,還是以代步為主,外型、馬力、性能和價錢,比能不能用車子來上網、收Mail和玩Angry Birds重要。智慧型相機功能
當你買了加上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相機,很高興的跟朋友說:「我這台智慧型數位相機可以幫照片加濾鏡,然後上傳FB打卡ㄟ。」你朋友可能會冷冷的回你:「不是大家的手機都可以嗎?」這時你當場呆掉,不知怎麼回答。才發現,原來能在智慧型相機上做的事,其實你早就每天在手機上做了。

能拍照、聽音樂/看影片、上網、下載APP、圖片後製、上傳FB的智慧型相機,和一樣能拍照、聽音樂/看影片、上網、下載APP、圖片後製、上傳FB的智慧型手機有什麼不同?

有,智慧型相機不能打電話。

經ePrice網站測試:「如果透過LINE這類的即時通訊軟體所提供的網路通話功能,在播打後且未接通前,是會有播號音樂的,但很可惜的是在接通的當下智慧型相機Galaxy Camera會呈現完全無聲狀態,無論是透過外接耳機或者之接利用機身上的麥克風和擴音喇叭都是這個狀況,看來就算是網路通話功能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就算你辦了一個3G門號給智慧型相機用,但不管是打一般手機、市話,或者退而求其次打網路電話都不行。電池續航力
一般數位相機(DC)電池續航力至少能拍300~400張照片,有時出門一整天回到家還有電。有網站測試Samsung Galaxy Camera的電池續航力,表示在使用拍照和錄影的情況下,大致上三小時左右電力就已接近秏盡狀態。差不多早上出門,大概用到中午就快沒電了。智慧型相機定位在’’相機’’,但卻是’’手機’’的電池續航力。相信3G網路的吃電能力,大家應該在智慧型手機上已經領教過了。

SAMSUNG GALAXY Camera內建1GB RAM,一般使用下約剩279MB。使用作業系統(Android)的相機,當機、跳出頻率會不會增加,會不會有過熱執行速度變慢、記憶體不足、中毒的問題,這要等之後更多人實測後才知道了。智慧型相機的操作流暢度以’’ Android手機’’來看算流暢,以’’數位相機’’來看算很頓,看你跟什麼比了。拍照效果
可能有人會說,智慧型相機拍的照片比智慧型手機好。但只能說,現在差距實在非常小,尤其又只在手機上看或上傳FB的話,幾乎看不出什麼差別。現在iPhone 5、Lumia和Sony的手機鏡頭,甚至拍出來的照片還比很多小DC好。另外GALAXY Camera並不是使用進階的德國信乃達或卡爾蔡司鏡頭,看了網路上很多實拍照片,只能說畫質很普通,跟一般智慧型手機拍的沒太大差別,還比很多小DC或類單眼差。(自己Google一下,網路上很多實拍照可以看)

如果要講這種智慧型相機的優勢,應該就是光學變焦。這點智慧型手機就辦不到了,因為目前市場上都在強調輕薄,除非有廠商反其道把手機做成很厚一台。

題外話,現在數位相機進入無差別格鬥大混戰時代,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機型、新名詞出現。從最早的一般名片型數位相機(DC)、數位單眼相機(DSLR)、全片幅單眼相機(FF)。現在這些分類中又插入了類單眼/微單眼/輕單眼,什麼無反單眼,和不能換鏡頭的輕全幅。最近又多了這個加入行動系統的’’智慧型相機(Smart Camera)’’,相信不久後就會有智慧型類單眼、智慧型全幅機。和三星同樣有手機和相機部門的Sony,猜測應該不久後也會跟進。售價方面
不管是Nikon、Canon或Sony拍照效果不錯的名片型數位相機(DC),售價大概都在台幣NT$10,000左右。而Samsung GALAXY Camera建議售價NT$16,900元,規格比較低階的Nikon Coolpix S800c建議售價NT$12,900元,如果你每個月還要綁3G門號讓它上網的話,實際花費可能要拿計算機出來精算一下了。

多花的這3000~7000塊你能換到什麼?拍照效果沒有比較好,電池續航力也沒有比較強,但是能上網、下載APP、玩Angry Birds、上傳FB打卡,一些原本你就已經在手機上做的事,只是換到不能打電話的相機上做而已。

下面是電信三隻熊的Samsung GALAXY Camera綁約價(3年)。這年頭除了買手機、平板電腦要綁電信約外,現在連買相機也要綁約。但如果不辦3G隨時隨地上網,智慧型相機強調的上網、分享功能等於半殘,跟一般的數位相機何異。

需要急著買智慧型相機嗎
你對’’相機’’的要求是什麼?開機快速、隨開即拍、操作靈敏、畫質清晰、電力耐久。如果只是這些最基本、最實際的要求,一般平價的數位相機就能辦到,而且售價比智慧型相機便宜很多。

如果你只是要拍一些啾咪照、閃光照、美食照、到此一遊照或林美照(誤),然後套些簡單的濾鏡效果後上傳FB打卡。或是和朋友傳個Whats App、LINE的話,拿出你的iPhone或Android手機就可以了,真的無需動用到拍照效果也沒有特別好的智慧型相機。因為你每天在做的這些事,你本來就可以一條龍的在手機上完成,不需要包包裡多帶一台電子設備練臂力和老是擔心會撞壞。

試想,在一道菜上桌,或路上有一個正妹經過時,你是從口袋拿出手機來拍然後上傳FB方便。還是從包包拿出智慧型相機,然後開機、點相機APP、選拍攝模式後拍照上傳FB比較方便。

如果你覺得智慧型相機能下載拍照APP很酷炫,其實拍照常用的美膚、白平衡、柔焦、消紅眼、拼貼、特效濾鏡,或者是加一些可愛小圖示,一般6、7000的小數位相機早就都內建了,不需要特地花時間上網到Google Play商店去下載。說實在,常用、會用的拍照效果不就那幾個,很多相機APP開過一次就沒再用過了。

記得不久前老爸老媽去大陸玩跟我借相機,光是跟他們解說我那台N年前買,功能很陽春的PENTAX A30小DC如何使用,就重覆教到快翻桌。「上面圓的那顆是電源開關,旁邊最大那顆是拍照鈕,就什麼都不要調用預設的模式去拍就好了。」結果老媽還是每次只要跳到看照片模式,就不知道怎麼跳回拍照模式了。假設把場景換到用Android系統,機身上沒幾顆按鈕全要用觸控操作的智慧型相機,還要教長輩如何使用TouchWiz介面,到底是一教就會,還是翻桌加空轉兩圈?小結
這種智慧型相機雖然感覺很酷炫、功能很多,但目前還不實用,只能算是閹割版的智慧型手機。而且為了隨時隨地上網,還要多破費辦一個3G門號給它。除非能發展出專屬相機的運用優勢,思考攝影的本質是什麼,而不是直接把肥大的Android系統丟進相機裡。不然多帶一台比智慧型手機厚又重,然後又不能打電話的智慧型相機出門,還不是一樣要帶手機。

我不是想否定「智慧型相機」這項產品,而是廠商在把作業系統加進相機時,應該要有專為拍照優化和專屬的應用,而不是直接用手機的拍照APP軟體而已,那跟直接用手機拍照、加濾鏡、上傳FB有什麼不同。出門帶一台智慧型手機(iPhone)就好,為什麼還要再多帶一台需要配3G門號,卻又不能打電話的厚重相機,猶如穿了雨衣還打傘、開車還戴安全帽,多此一舉。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型相機,像是一台加了大鏡頭的手機,卻又不能打電話。硬是卡在小數位相機和智慧型手機中間,不上不下的位子。論拍照,又沒專業數位相機、類單眼好。論智慧型手機功能,又不能打電話。雖然為一般數位相機增加了附加價值,但又沒有開發出殺手級運用。目前把作業系統加進數位相機裡,勉強只能算是智慧型相機這項產品的雛形或原型。淡定等待更成熟、更穩定的第二、三代智慧型相機產品,應該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別忘了Android魔咒,通常第一代、第一個創新功能的Android產品,都是革命先烈,常會發生不能更新的惡夢)

Brian Fang

蘋果網站:iphonenews.cc 蘋果新聞:www.iphonetaiwan.org 粉絲團:facebook.com/iPhoneNews 蘋果社團:facebook/groups/iphonenews LINE社群:line.me/iphonenews YouTube:youtube/BrianFang Threads:threads.net/@iphonenews Instagram:instagram.com/iphonenews Twitter:twitter/iphonenews Bluesky:brianfang.bsky.social 聯絡信箱:brianfang@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