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MacBook 選購指南:省錢高 CP 值的 3 大關鍵

choose macbook for students

回想學生時代,當時我掏出信用卡準備買 MacBook Pro 16 吋時,學長突然抓住我的手:「你又不是拍電影,買這台是要煎蛋嗎?」後來發現,M1 晶片的 MacBook Air 跑程式竟比 Intel 版 Pro 還快 40%(Geekbench 5 數據),重點是價格直接砍半。

 

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的 MacBook 型號

 

▍殘酷真相:學生根本用不到 Pro 級效能

根據 Apple 2023 教育白皮書,87% 大學生只用電腦做 5 件事:寫報告、追劇、視訊、簡報、輕度修圖。我實測用 M2 MacBook Air 同時開:

  • 10 個 Chrome 分頁

  • Word + PowerPoint

  • Zoom 視訊 + Spotify
    記憶體只用掉 6.8GB(8GB 版本綽綽有餘)

 

 

▍性價比公式:價格 ÷ (使用年數 × 爽度) = 真實 CP 值

我的選機 3 步驟:

  1. 螢幕陷阱:13 吋 vs 15 吋價差 8 千,但外接螢幕 3 千有找

  2. 記憶體玄機:升級 16GB 要多 6 千,但 90% 學生用不到

  3. 儲存空間詐騙:買 256GB 版本 + 1TB 外接 SSD 省 5 千

choose macbook for students 2

 

▍教育優惠暗黑攻略:這樣買多賺 AirPods

Apple 教育商店能省 3-5 千,但真正聰明的是:

  1. 七月到九月買送 AirPods(轉賣現賺 3 千)

  2. 官網翻新機再折 15%(查序號依然是全新電池)

  3. 搭配信用卡回饋最高再折 10%

 

▍二手機避雷守則:這 3 種機型絕對別碰

我在 FB 社團買到泡水機的血淚教訓:
🚫 2017 年前 Intel 處理器:慢到想哭
🚫 蝶式鍵盤機型:維修費比殘值高
🚫 電池循環超過 500 次:續航只剩 2 小時

choose macbook for students 3

 

▍終極選擇題:2025 學生 MacBook 懶人包

預算 3 萬內 → M2 MacBook Air(教育價 27 900 元)
需要大螢幕 → M3 MacBook Air 15 吋(外接鍵盤更划算)
科系要剪片 → M4 MacBook Pro 14 吋(但先問教授用不用得到 Final Cut Pro)

 

▍當你按下結帳鍵前,先問自己這句話

《iPhone News 愛瘋了》提醒,「我真的需要為那 5% 的使用場景,多付 2 萬塊嗎?」把省下的錢拿去買線上課程,或許才是真正的「效能升級」。

畢竟最好的筆電,永遠是裝在我們腦子裡的那顆 CPU。


發表留言